王娇萍:夯实组织根基,赓续百年奋斗

宣传教育部 2025-04-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体系同样是工会全部工作的基础和依托,是工会的优势和力量所在。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往,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加强工会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从历史维度来看,组织体系建设是工会百年奋斗的根基与传承

  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首句即规定:“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为工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调。1922年一次劳大通过的《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决议案》提出:“工人阶级争斗力之强弱,全视工会组织法之良窳而定……我们工人希望将来有真正的全国劳动总组织出现,则必首先组织每个地方所有的工会(无论是职业组合或产业组合),而成为一个地方的劳动联合会,将来更由各地方劳动联合会组成全国总工会,则工会的组织,就上真正的轨道,成为一个铁样的团体了”,凸显了工会组织建设对于工人阶级战斗力的关键意义。1925年二次劳大宣告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强调组织工会应当以产业组合为原则,开启了中国工人运动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适应我国政治体制和工人运动的特点,1957年中国工会八大将组织领导原则调整为“产业和地区相结合”原则,1983年中国工会十大修改为“产业和地方相结合”原则。工会组织领导原则的确立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工会领域的具体体现。

  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会组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统一,逐步形成涵盖全国组织、地方组织、产业组织、基层组织的完备组织体系。工会各级组织的层次关系比较清晰、职责边界比较稳定,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五大层级”。两大系统即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两套组织系统条块结合,五大层级即中华全国总工会、省级总工会、地市级总工会、县级总工会、基层工会五级组织上下贯通。今天,工会的基层组织遍布城乡,覆盖境内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以及社会组织;地方组织覆盖全国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地方行政区划;产业组织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织、覆盖广泛的团结统一的组织体系。这是中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百年奋斗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和巨大优势,是我们团结职工、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组织基础。正是依托健全的组织体系,工会才能在党的领导下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伟业,在党的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二、从现实维度来看,组织体系建设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流动频繁、分布不断变化,群团组织设置必须及时调整。要巩固已有的组织基础,加快新领域新阶层组织建设,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实现有效覆盖。工会、共青团、妇联要探索以多种方式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自己的组织,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么建组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业比重上升,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人工智能重塑就业结构,平台经济催生新型劳动关系;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职工诉求多元化、复杂化;等等。这些新情况,都给工会组织带来了新课题。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工作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会组织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会员层面,主要是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覆盖不够全面有效;基层工会层面,主要是“小三级”工会缺钱缺人缺阵地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基层基础仍显薄弱;产业工会层面,主要是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工会组织领导关系方面,主要是一些“条条”和“块块”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权责划分不够清晰。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产业工会、机关工会、“小三级”工会、园区工会等不同领域的调查研究和分类指导,把握形势变化,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供给,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制度、理顺工会组织关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工会系统和职工群众中得到有效落实。

  三、从未来维度来看,组织体系建设是引领工会工作现代化的战略支点

  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推动工会工作现代化是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路径。唯有以体系强基、靠创新破局,才能让百年工会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一是要适应形势变化完善布局。适应职工队伍规模结构、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等的深刻变化,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背景下劳动关系等的深刻调整,进一步完善工作布局、扩大工作覆盖、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特别是要继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组织覆盖方式,推动工会组织向非公经济、平台经济等拓展,不断完善工会组织运行机制,更好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为推动新时代工运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组织支撑。

  二是要树立体系化思维推动工作。体系化思维意味着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不是零散的工作,而是有规划、结构性的整体推进。要以体系化思维推进组织重构、流程再造,破解工会组织“覆盖不全、服务不细、响应滞后”的难题。要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党的组织体系中,构建和完善纵横交织、覆盖广泛的工会组织体系,实现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全覆盖,同时着力在体系化、标准化上下功夫。

  三是要强化数智化赋能创新发展。适应数字时代特点和规律,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强化“大组织”理念,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态覆盖机制。深化“数字化”赋能,建设智慧工会平台,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会员管理、诉求收集、服务推送“一网通办”。通过AI分析职工需求画像,推动服务从“普惠式”向“个性化”升级。突出“专业化”支撑,加强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工会组织要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优化职能,全面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破解制约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持续推动工会改革向纵深发展,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作者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来源: 中华全国总工会网站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新澳网门票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