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武: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努力建设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宣传教育部 2025-04-24

  基层工会直接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总结百年来基层工会工作历史和宝贵经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任务,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建设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对于推进党的工运事业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层工会建设以落实党的革命纲领和阶级斗争为核心,通过广泛动员、灵活组织和政治教育,成功将工人群体转化为革命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将工会视为联系工人阶级的纽带,强调工会的阶级性和斗争性,采取秘密工会、行业工会和区域联合工会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基层工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覆盖了产业工人所在的主要行业和领域,并初步创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基层工会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需求,通过组织覆盖、民主管理、权益维护和政治动员,将工人群体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1950年工会法明确工会组织的法律地位,195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修改“以团体会员为基础”的入会条件,并对建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作了规定,从此,构建起“全国—地方—基层”工会组织体系,并通过产业工会与地方工会结合的模式扩大覆盖面,会员数量迅速壮大。这一时期,在基层工会建设中注重推动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并通过夜校、培训班等形式,提升工人政治觉悟,动员职工参与国家建设,为改革开放后的工会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创新组织形式,大力推动基层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法治化,工会会员数量大幅增加。1992年工会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应当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增加“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职工组建工会”条款,为非公企业建会提供法律支持。2006年,沃尔玛中国分公司全国62家分店全部建立工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适应小微企业分散的特点,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普遍建立。大力推进“两个普遍”,推动农民工加入工会。这一时期,各地工会认真贯彻落实1983年党中央作出把工会组织建成“职工之家”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职工之家建设,提升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水平,制定《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若干指导性文件,工会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科学发展的职工之家。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要求,主动适应企业组织形式、职工队伍结构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增“三性”、去“四化”,持续深化基层工会改革,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基层工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基层工会工作制度体系。突出抓好平台企业、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建会,推动美团、滴滴等头部平台企业总部全部建会,一大批分支机构和关联企业成立工会组织。聚焦解决基层工会“三缺”难题,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建设线上智能服务平台“职工之家”APP,提供精准服务,加强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目前,全国乡镇、街道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园区)基本实现普遍建会,建立1.2万家市、县级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基层工会组织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0多万个发展到目前的220多万个,工会会员约2.6亿人。

  百年来,基层工会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加强基层工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抓基层工会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基层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总结百年来基层工会工作发展历程,可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和历史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保证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懈奋斗;必须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把更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倾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基层工会建设水平。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战略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特别是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我国外贸行业造成持续冲击,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职工队伍稳定面临新挑战。加之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薄弱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这些因素叠加对做好新时代基层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始终围绕建设新时代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创新实施“559”工作部署,切实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一是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站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把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推动力量配备、资源手段向基层倾斜。坚持党建带工建,推动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考评体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

  二是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始终把工会组建作为工会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稳住传统领域建会基本盘,大力加强“三新”领域工会组建,不断拓展建会入会新的增长点。创新入会方式,畅通入会渠道,实现工会组建“挂图作战”、发展会员“精准定位”、服务职工“按需施策”。

  三是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针对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不同经济规模,健全完善基层工会标准工作体系。实现基层工会业务结构化、要素化、流程化和标准化,努力破解基层工会普遍存在的职责边界不清、服务标准模糊、工作效能不足等问题,着力推动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

  四是充分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民主管理立法进程,切实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支持基层因地制宜创新组织设置、建强工作阵地、丰富活动载体、挖掘服务资源,推动基层工会组织真正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

  五是强化数智赋能提升质效。全维度、全领域、全链条加强工会数智化建设,把更多服务集成到“职工之家”APP,运用数智化手段更好地赋能广大基层工会干部,让亿万职工享受“一键入会”“一网全通”,实现基层工会工作总效率、总能力跃迁式提升。

  (作者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来源: 中华全国总工会网站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新澳网门票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