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二七区福寿街,是通往郑州火车站的交通要道。100年前,河南省总工会在这里诞生。
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从北京、武汉、上海来到河南,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8月至9月,工人夜校中的高斌、姜海世等48人倡议并成立京汉铁路郑州工人俱乐部,高斌当选为总干事,会员发展到700多人。这是河南工人阶级第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组织,为河南工人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4年实现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河南工人运动的领导,先后派遣张昆弟、李震瀛、马文彦等到河南领导工人运动,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陇海铁路总工会等组织,并陆续建立了煤矿等十几个工会组织。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激起了全省人民的反帝风暴,各地纷纷成立“沪案后援会”和“反帝大同盟”,5万多工人、学生、市民参加斗争。其中,焦作福公司煤矿工人、郑州豫丰纱厂工人先后取得胜利,成为第二次工运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5年9月18日至21日,由京汉铁路总工会、开封兵工局工会等工人团体发起,30多个团体、100多名代表在郑州福寿街青年支部会所召开河南省总工会(又称河南全省总工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执委会,张昆弟为委员长,李震瀛等任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全省总工会章程》《工农兵联合问题》等10项决议。
河南省总工会在“五卅”运动胜利中诞生,河南从此有了全省工会领导机关,工人运动走上团结、统一的新阶段。在省总工会的领导下,各地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迅速发展,到1925年年底,全省已发展工会会员3.5万人。
100年后的福寿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郑州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780米长的大街两侧,大型小商品城和鳞次栉比的宾馆、酒店、商铺,见证着郑州商贸流通的发展繁荣。从福寿街的北头右转,不远处就是工人运动的地标性建筑——二七纪念塔,是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二七革命精神的重要承载地,是首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这座塔沿人民路到金水路,即是河南省总工会驻地,这里是全省各级工会和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承担着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历史使命。(记者 陈卫国)
来源: 河南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