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推动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切实保障劳动者工资发放,清理整治欠薪,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上述内容,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息息相关。把上述任务落实到位,对于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打造一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契合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要求就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总体思路和系统方案,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7年印发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024年10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是“产改”贯穿始终的目标任务。以此为指引,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改革职称评审办法,贯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强化职业培训,建设新时代工匠学院。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持续不断补短板、通堵点: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厘清劳动法律关系边界,开展职业伤害保障;破除就业歧视,促进劳动者平等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者的职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前景。
建设一流技术工人队伍,深化“产改”是抓手。工会牵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抓总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今年,全国总工会围绕中心大局,突出主责主业,创新实施“559”工作部署,聚焦打基础、利长远,创新实施5大工程;突出解难题、补短板,积极开展5大行动;突出抓落实、求成效,认真做好9方面工作。其中,在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中明确提出,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实施企业深化产改助推计划,有力保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推进、向高水平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工”声音,是对深化“产改”的再部署,也是对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再赋能。我们要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让他们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